打樁木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,其質量直接影響工程安全性與耐久性。采購時需通過以下要點辨別材質優劣:
一、觀察木材種類與外觀
1. 優選樹種:松木、杉木等針葉木因纖維長、耐腐蝕性強,是打樁常用材。橡木、榆木等硬木雖強度高,但成本較高且易開裂,需根據工程需求選擇。
2. 表面檢查:木材應紋理清晰順直,無大面積疤結、裂紋或蟲蛀孔洞。端面年輪細密均勻(年輪間距1-2mm為佳),說明生長周期長,結構致密。特別注意剔除帶有藍變(真菌)或腐朽(呈灰白色且質地松軟)的木料。
二、檢測物理性能指標
1. 含水率控制:使用含水率測定儀檢測,樁木含水率應低于20%。簡易測試法:敲擊聲清脆、手感沉重但無潮濕感為合格。雨季采購時需警惕表面干燥內部返潮的"夾心材"。
2. 密度與硬度:木料截面質地緊實,指甲難以掐入。同規格木材對比,單位體積重量越大,密度越高。可通過沖擊測試:用鐵錘敲擊木樁端面,聲音沉悶綿長者承載力更佳。
三、核查處理工藝與資質
1. 防腐處理驗證:查看防腐處理標識(如CCA或ACQ藥劑注入),斷面應呈現均勻滲透色(松木處理后呈黃綠色)。未處理木材需人工涂刷防腐劑,但防護效果較差。
2. 供應商資質審查:要求提供FSC森林認證、木材檢疫證明及防腐處理報告。對于進口木材,需確認具備ISPM15熱處理標識(帶有IPPC標志的烙印)。
四、綜合評估
避免盲目追求,市場均價松木樁(Φ20cm×6m)約800-1200元/立方米。建議取樣送檢,重點檢測抗彎強度(≥80MPa)和彈性模量(≥10GPa)指標。批量采購前應進行試樁實驗,觀察樁體在錘擊過程中的開裂情況。
特別提示:南方潮濕地區建議選用深度炭化木,其耐候性比普通防腐木提升3-5倍。存儲時需墊高30cm以上,避免地面返潮導致二次霉變。通過系統化質檢流程,可有效降低樁基工程隱患風險。